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Kafka的性能为什么那么好?Kafka的高性能话题也算是热点了,如果你面试的公司在并发量或者数据量上已经到了一定地步,那么面试的时候大概率逃不过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面不好这个部分的原因只有一个:Kafka为了实现高性能采用的手段太多了,以至于根本记不住。那么这一节课我就先聚焦在Kafka本身为了高性能做了哪些事情,下一节课我再从实践出发,告诉你怎么优化Kafka的性能。让我们先从Kafka的一些基本知识开始说起。Kafka分段与索引即便在同一个分区内部,Kafka也进一步利用了分段日志和索引来加速消息查找。在Kafka内部,一个分区的日志是由很多个段(segment)组成的,每个段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文件。同一个topic的文件就存放在以topic命名的目录下。为了快速找到对应的段文件,段日志文件使用了偏移量来命名。假如说一个文件的名字是N.log,那么就表示这个段文件里第一条消息的偏移量是N+1。这里你就能猜到,Kafka完全可以根据文件名来进行二分查找,从而快速定位到段文件。为了加快段文件内的查找,每一个段文件都有两个索引文件。一个是偏移量索引文件,存储着部分消息偏移量到存储位置的映射,类似于这种二元组。这个offset不是全局offset,是相对于这个文件第一条消息的偏移量。也就是说假如第一条消息的全局偏移量是1000,那么偏移量为1002的消息的索引项是<2,pos1>。一个是时间索引文件,存储着时间戳到存储位置的映射,类似于二元组。所以整个日志文件目录看上去是这样的。以这张图片为例,假如说要查找topic为test_topic,分区为1,偏移量为20000的消息,那么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在日志目录下找到名字为test_topic_1的子目录,里面就放着这个分区的消息日志文件。在test_topic_1子目录下,根据文件名进行二分查找,可以确定20000这条消息应该放在010031.log这个文件里面。利用010031.index的内容进行二分查找,查找索引项。如果20000恰好有一个索引项<20000,pos0>,那么就读取pos0这个位置的数据。如果没有,就找到比目标消息偏移量小的,最接近目标消息的位置,顺序找过去。整个过程非常像跳表。批量处理批量处理是高并发和大数据的常见解决方案。Kafka为了提高性能,引入端到端的批量发送机制。在发送端,Kafka的客户端并不是一次只发送一条消息,而是发送一批消息(recordbatch)。简单来说,就是好几条消息合并在一起发送。而在broker端,Kafka在存储的时候也是按照批来处理的。你在回答的时候要先解释Kafka批量处理的基本机制。Kafka还采用了批量处理来提高性能。Kafka的客户端在发送的时候,并不是说每来一条消息就发送到broker上,而是说聚合够一批再发送。而在broker这一端,Kafka也是同样按照批次来处理的,显然即便同样是顺序写,一次性写入数据都要比分多次快很多。除了Kafka,很多高并发、大数据的中间件也采用类似的技术,比如说日志采集与上报就采用批量处理来提升性能。然后你可以从批量处理的高性能原因和兜底技术两个角度刷亮点。批量处理高性能原因首先你要深入分析批量处理高性能的原因。
批量处理能够提升性能的原因是非常直观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系统调用和内核态与用户态切换的次数。比方说100个请求发送出去,即便采用零拷贝技术,也要100次系统调用200次内核态与用户态切换。而如果是一次性发送的话,那么就只需要1次系统调用和2次内核态与用户态切换。另外一方面,批量处理也有利于网络传输。在网络传输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网络协议自身的开销。比如说协议头开销。那么如果发送100次请求,就需要传输100次协议头。如果100个请求合并为一批,那就只需要一个协议头。批量处理的兜底技术那么多大批次比较合适呢?关键词就是要兜底。不过批次也要设计合理。正常来说批次总是越大越好,但是批次太大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客户端难以凑够一个批次。比如说100条消息一批和1000条消息一批,后者肯定很难凑够一个批次。一般来说批量处理都是要兜底的,就是在固定时间内如果都没有凑够某个批次,那么就直接发送。比如说Kafka里面生产者就可以通过linger.ms参数来控制生产者最终等多长时间。时间到了,即便只有一条消息,生产者也会把消息发送到broker上。压缩为了进一步降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压力,Kafka还启用了压缩功能。Kafka的压缩机制很特别。正常我们会认为如果Kafka支持压缩,那么应该是生产者压缩,发送到broker之后,broker解压缩。然后broker压缩,发送到消费者之后,消费者解压缩。Kafka是彻底地端到端,就是生产者压缩之后发送到broker,broker直接存储。当broker推送到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解压缩。Kafka为了进一步降低网络传输和存储的压力,还对消息进行了压缩。这种压缩是端到端的压缩,也就是生产者压缩,broker直接存储压缩后的数据,只有消费者才会解压缩。它带来的好处就是,网络传输的时候传输的数据会更少,存储的时候需要的磁盘空间也更少。当然,缺点就是压缩还是会消耗CPU。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CPU密集型的应用,那么这种压缩机制反而加重了它们的负担。最后我们点出CPU密集型应用在使用Kafka的时候还面临着压缩数据竞争CPU资源的问题。不过在业界,CPU密集型的应用非常少,会使用到Kafka的CPU密集型应用就更少了。面试思路总结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要点。通过Kafka的分段与索引技术,我们了解到一个消息是怎么被存储的,还有消息是怎么查找的。这里还引入了一个新概念——零拷贝技术,你需要记住相比传统IO它独特的优势。在回答Kafka为什么性能这么好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从零拷贝、pagecache、顺序写、分区、分段与索引、批量处理、压缩这几个角度回答。而如果你记不住这么多内容,那么记住零拷贝、顺序写这两个也可以。我也建议你从横向角度去分类,比如写下零拷贝再写下使用了零拷贝的相应的中间件。这样能够加深你的理解,你在面试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知识来刷亮点。思考题最后,请你来思考两个问题。Kafka用到的这些优化技术,很多中间件也用到了,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在分区里面讲到分区可以用来缩小并发粒度,减轻并发竞争,你还见过类似的技术吗?或者你有没有尝试在工作中使用类似的技术来优化自己的业务并发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