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看过了Golang常见设计模式中的装饰和选项模式,今天要看的是Golang设计模式里最简单的单例模式。单例模式的作用是确保无论对象被实例化多少次,全局都只有一个实例存在。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全局唯一性配置、数据库连接对象、文件访问对象等。Go语言实现单例模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饿汉式
饿汉式实现单例模式非常简单,直接看代码:1
2
3
4
5
6
7
8
9package singleton
type singleton struct{}
var instance = &singleton{}
func GetSingleton()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singleton包在被导入时会自动初始化instance实例,使用时通过调用singleton.GetSingleton()
函数即可获得singleton这个结构体的单例对象。
这种方式的单例对象是在包加载时立即被创建,所以这个方式叫作饿汉式。与之对应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叫作懒汉式,懒汉式模式下实例会在第一次被使用时被创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饿汉式实现单例模式的方式简单,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推荐。因为如果单例实例化时初始化内容过多,会造成程序加载用时较长。
懒汉式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如何通过懒汉式实现单例模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package singleton
type singleton struct{}
var instance *singleton
func GetSingleton() *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il {
instance =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相较于饿汉式的实现,懒汉式将实例化singleton结构体部分的代码移到了GetSingleton()函数内部。这样能够将对象实例化的步骤延迟到GetSingleton()第一次被调用时。
不过通过instance == nil
的判断来实现单例并不十分可靠,如果有多个Goroutine同时调用GetSingleton()就无法保证并发安全。
支持并发的单例
如果你使用Go语言写过并发编程,应该很快能想到该如何解决懒汉式单例模式并发安全问题,比如像下面这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package singleton
import "sync"
type singleton struct{}
var instance *singleton
var mu sync.Mutex
func GetSingleton() *singleton {
mu.Lock()
defer mu.Unlock()
if instance == nil {
instance =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上面代码的修改是通过加锁机制,即在GetSingleton()函数最开始加了如下两行代码:1
2mu.Lock()
defer mu.Unlock()
加锁的机制可以有效保证这个实现单例模式的函数是并发安全的。
不过使用了锁机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让每次调用GetSingleton()时程序都会进行加锁、解锁的步骤,从而导致程序性能的下降。
双重锁定
加锁会导致程序性能下降,但又不用锁又无法保证程序的并发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双重锁定(Double-Check Locking)的方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package singleton
import "sync"
type singleton struct{}
var instance *singleton
var mu sync.Mutex
func GetSingleton() *singleton {
if instance == nil {
mu.Lock()
defer mu.Unlock()
if instance == nil {
instance =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通过上面的可以看到,所谓双重锁定实际上就是在程序加锁前又加了一层instance == nil
判断,通过这种方式来兼顾性能和安全两个方面。不过这让代码看起来有些奇怪,外层已经判断了instance == nil
,但是加锁后又进行了第二次instance == nil
判断。
其实外层的instance == nil
判断是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免去原来每次调用GetSingleton()都上锁的操作,将加锁的粒度更加精细化。简单说就是如果instance已经存在,则无需进入if逻辑,程序直接返回instance即可。而内层的instance == nil
判断则考虑了并发安全,考虑到万一在极端情况下,多个Goroutine同时走到了加锁这一步,内层判断会在这里起到作用。
Gopher惯用方案
虽然双重锁定机制兼顾和性能和并发安全,但显然代码有些丑陋,不符合广大Gopher的期待。好在Go语言在sync包中提供了Once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写出更加优雅的代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package singleton
import "sync"
type singleton struct{}
var instance *singleton
var once sync.Once
func GetSingleton() *singleton {
once.Do(func() {
instance =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Once是一个结构体,在执行Do方法的内部通过atomic操作和加锁机制来保证并发安全,且once.Do
能够保证多个Goroutine同时执行时&singleton{}只被创建一次。
其实Once并不神秘,其内部实现跟上面使用的双重锁定机制非常类似,只不过把instance == nil
换成了atomic操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下其对应源码。
总结
以上就是Go语言中实现单例模式的几种常用套路,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最推荐的方式是使用once.Do
来实现,sync.Once
包帮我们隐藏了部分细节,却可以让代码可读性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