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丨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定位SQL执行慢的原因?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查询优化器,知道在查询优化器中会经历逻辑查询优化和物理查询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查询优化器只能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SQL语句、索引设计、缓冲池大小、查询优化器参数等已知的情况)决定最优的查询执行计划。

但实际上SQL执行起来可能还是很慢,那么到底从哪里定位SQL查询慢的问题呢?是索引设计的问题?服务器参数配置的问题?还是需要增加缓存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性能分析来入手,定位导致SQL执行慢的原因。

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库服务器的优化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中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如何使用慢查询日志查找执行慢的SQL语句?

3,如何使用EXPLAIN查看SQL执行计划?

4,如何使用SHOWPROFILING分析SQL执行步骤中的每一步的执行时间?

数据库服务器的优化步骤

当我们遇到数据库调优问题的时候,该如何思考呢?我把思考的流程整理成了下面这张图。

整个流程划分成了观察(Show status)和行动(Action)两个部分。字母S的部分代表观察(会使用相应的分析工具),字母A代表的部分是行动(对应分析可以采取的行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数据库整体的运行状态,通过性能分析工具可以让我们了解执行慢的SQL都有哪些,查看具体的SQL执行计划,甚至是SQL执行中的每一步的成本代价,这样才能定位问题所在,找到了问题,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张图。

首先在S1部分,我们需要观察服务器的状态是否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如果存在周期性波动,有可能是周期性节点的原因,比如双十一、促销活动等。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A1这一步骤解决,也就是加缓存,或者更改缓存失效策略。

如果缓存策略没有解决,或者不是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查询延迟和卡顿的原因。接下来进入S2这一步,我们需要开启慢查询。慢查询可以帮我们定位执行慢的SQL语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long_query_time参数定义“慢”的阈值,如果SQL执行时间超过了long_query_time,则会认为是慢查询。当收集上来这些慢查询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工具对慢查询日志进行分析。

在S3这一步骤中,我们就知道了执行慢的SQL语句,这样就可以针对性地用EXPLAIN查看对应SQL语句的执行计划,或者使用SHOW PROFILE查看SQL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成本。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SQL查询慢是因为执行时间长,还是等待时间长。

如果是SQL等待时间长,我们进入A2步骤。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调优服务器的参数,比如适当增加数据库缓冲池等。如果是SQL执行时间长,就进入A3步骤,这一步中我们需要考虑是索引设计的问题?还是查询关联的数据表过多?还是因为数据表的字段设计问题导致了这一现象。然后在这些维度上进行对应的调整。

如果A2和A3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库自身的SQL查询性能是否已经达到了瓶颈,如果确认没有达到性能瓶颈,就需要重新检查,重复以上的步骤。如果已经达到了性能瓶颈,进入A4阶段,需要考虑增加服务器,采用读写分离的架构,或者考虑对数据库分库分表,比如垂直分库、垂直分表和水平分表等。

以上就是数据库调优的流程思路。当我们发现执行SQL时存在不规则延迟或卡顿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分析工具帮我们定位有问题的SQL,这三种分析工具你可以理解是SQL调优的三个步骤:慢查询、EXPLAIN和SHOW PROFILE。

使用慢查询定位执行慢的SQL

慢查询可以帮我们找到执行慢的SQL,在使用前,我们需要先看下慢查询是否已经开启,使用下面这条命令即可:

1
mysql >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我们能看到slow_query_log=OFF,也就是说慢查询日志此时是关上的。我们可以把慢查询日志打开,注意设置变量值的时候需要使用global,否则会报错:

1
mysql >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ON';

然后我们再来查看下慢查询日志是否开启,以及慢查询日志文件的位置:

你能看到这时慢查询分析已经开启,同时文件保存在DESKTOP-4BK02RP-slow文件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慢查询的时间阈值设置,使用如下命令:

1
mysql >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这里如果我们想把时间缩短,比如设置为3秒,可以这样设置:

1
mysql >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3;

我们可以使用MySQL自带的mysqldumpslow工具统计慢查询日志(这个工具是个Perl脚本,你需要先安装好Perl)。

mysqldumpslow命令的具体参数如下:

  • -s:采用order排序的方式,排序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分别是c(访问次数)、t(查询时间)、l(锁定时间)、r(返回记录)、ac(平均查询次数)、al(平均锁定时间)、ar(平均返回记录数)和at(平均查询时间)。其中at为默认排序方式。
  • -t:返回前N条数据。
  • -g:后面可以是正则表达式,对大小写不敏感。

比如我们想要按照查询时间排序,查看前两条SQL语句,这样写即可:

1
perl mysqldumpslow.pl -s t -t 2 "C:\ProgramData\MySQL\MySQL Server 8.0\Data\DESKTOP-4BK02RP-slow.log"

你能看到开启了慢查询日志,并设置了相应的慢查询时间阈值之后,只要查询时间大于这个阈值的SQL语句都会保存在慢查询日志中,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mysqldumpslow工具提取想要查找的SQL语句了。

如何使用EXPLAIN查看执行计划

定位了查询慢的SQL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EXPLAIN工具做针对性的分析,比如我们想要了解product_comment和user表进行联查的时候所采用的的执行计划,可以使用下面这条语句:

1
EXPLAIN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product_comment.user_id, user_name FROM product_comment JOIN user on product_comment.user_id = user.user_id 

EXPLAIN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表的读取顺序、SELECT子句的类型、数据表的访问类型、可使用的索引、实际使用的索引、使用的索引长度、上一个表的连接匹配条件、被优化器查询的行的数量以及额外的信息(比如是否使用了外部排序,是否使用了临时表等)等。

SQL执行的顺序是根据id从大到小执行的,也就是id越大越先执行,当id相同时,从上到下执行。

数据表的访问类型所对应的type列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信息。type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这些情况里,all是最坏的情况,因为采用了全表扫描的方式。index和all差不多,只不过index对索引表进行全扫描,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再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但是开销依然很大。如果我们在Extral列中看到Usingindex,说明采用了索引覆盖,也就是索引可以覆盖所需的SELECT字段,就不需要进行回表,这样就减少了数据查找的开销。

比如我们对product_comment数据表进行查询,设计了联合索引composite_index(user_id,comment_text),然后对数据表中的comment_id、comment_text、user_id这三个字段进行查询,最后用EXPLAIN看下执行计划:

1
EXPLAIN SELECT commen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你能看到这里的访问方式采用了index的方式,key列采用了联合索引,进行扫描。Extral列为Usingindex,告诉我们索引可以覆盖SELECT中的字段,也就不需要回表查询了。

range表示采用了索引范围扫描,这里不进行举例,从这一级别开始,索引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尽量让SQL查询可以使用到range这一级别及以上的type访问方式。

index_merge说明查询同时使用了两个或以上的索引,最后取了交集或者并集。比如想要对comment_id=500000或者user_id=500000的数据进行查询,数据表中comment_id为主键,user_id是普通索引,我们可以查看下执行计划:

1
EXPLAIN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comment_id = 500000 OR user_id = 500000

你能看到这里同时使用到了两个索引,分别是主键和user_id,采用的数据表访问类型是index_merge,通过union的方式对两个索引检索的数据进行合并。

ref类型表示采用了非唯一索引,或者是唯一索引的非唯一性前缀。比如我们想要对user_id=500000的评论进行查询,使用EXPLAIN查看执行计划:

1
EXPLAIN SELECT commen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user_id = 500000 

这里user_id为普通索引(因为user_id在商品评论表中可能是重复的),因此采用的访问类型是ref,同时在ref列中显示const,表示连接匹配条件是常量,用于索引列的查找。eq_ref类型是使用主键或唯一索引时产生的访问方式,通常使用在多表联查中。假设我们对product_comment表和user表进行联查,关联条件是两张表的user_id相等,使用EXPLAIN进行执行计划查看:

1
EXPLAIN SELECT * FROM product_comment JOIN user WHERE product_comment.user_id = user.user_id 

const类型表示我们使用了主键或者唯一索引(所有的部分)与常量值进行比较,比如我们想要查看comment_id=500000,查看执行计划:

1
EXPLAIN SELECT commen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comment_id = 500000 

需要说明的是const类型和eq_ref都使用了主键或唯一索引,不过这两个类型有所区别,const是与常量进行比较,查询效率会更快,而eq_ref通常用于多表联查中。

system类型一般用于MyISAM或Memory表,属于const类型的特例,当表只有一行时连接类型为system(我在GitHub上上传了test_myisam数据表,该数据表只有一行记录,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cystanford/SQL_MyISAM)。我们查看下执行计划:

1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_myisam

你能看到除了all类型外,其他类型都可以使用到索引,但是不同的连接方式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效率从低到高依次为all<index<range<index_merge<ref<eq_ref<const/system。我们在查看执行计划的时候,通常希望执行计划至少可以使用到range级别以上的连接方式,如果只使用到了all或者index连接方式,我们可以从SQL语句和索引设计的角度上进行改进。

使用SHOW PROFILE查看SQL的具体执行成本

SHOW PROFILE相比EXPLAIN能看到更进一步的执行解析,包括SQL都做了什么、所花费的时间等。默认情况下,profiling是关闭的,我们可以在会话级别开启这个功能。

1
mysql > show variables like 'profiling';

通过设置profiling=’ON’来开启SHOW PROFILE:

1
mysql > set profiling = 'ON';

我们可以看下当前会话都有哪些profiles,使用下面这条命令:

1
mysql > show profiles;

你能看到当前会话一共有2个查询,如果我们想要查看上一个查询的开销,可以使用:

1
mysql > show profile;

我们也可以查看指定的QueryID的开销,比如SHOW PROFILEforquery2查询结果是一样的。在SHOW PROFILE中我们可以查看不同部分的开销,比如cpu、block.io等:

通过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弄清楚每一步骤的耗时,以及在不同部分,比如CPU、block.io的执行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来SQL到底慢在哪里。

不过SHOW PROFILE命令将被弃用,我们可以从information_schema中的profiling数据表进行查看。

总结

我今天梳理了SQL优化的思路,从步骤上看,我们需要先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工具的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很重要的。今天只介绍了常用的三种分析工具,实际上可以使用的分析工具还有很多。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今天文章里提到的三种分析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慢查询日志定位执行慢的SQL,然后通过EXPLAIN分析该SQL语句是否使用到了索引,以及具体的数据表访问方式是怎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SHOW PROFILE进一步了解SQL每一步的执行时间,包括I/O和CPU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今天我介绍了EXPLAIN和SHOW PROFILE这两个工具,你还使用过哪些分析工具呢?

另外我们在进行数据表连接的时候,会有多种访问类型,你可以讲一下ref、eq_ref和const这三种类型的区别吗?查询效率有何不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