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丨从磁盘I/O的角度理解SQL查询的成本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的内容。

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单位是页,对于一棵B+树的索引来说,是先从根节点找到叶子节点,也就是先查找数据行所在的页,再将页读入到内存中,在内存中对页的记录进行查找,从而得到想要数据。你看,虽然我们想要查找的,只是一行记录,但是对于磁盘I/O来说却需要加载一页的信息,因为页是最小的存储单位。

那么对于数据库来说,如果我们想要查找多行记录,查询时间是否会成倍地提升呢?其实数据库会采用缓冲池的方式提升页的查找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SQL查询效率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磁盘I/O是如何加载数据的。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库的缓冲池在数据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我们对缓冲池内的数据进行更新,数据会直接更新到磁盘上吗?

2,对数据页进行加载都有哪些方式呢?

3,如何查看一条SQL语句需要在缓冲池中进行加载的页的数量呢?

数据库缓冲池

磁盘I/O需要消耗的时间很多,而在内存中进行操作,效率则会高很多,为了能让数据表或者索引中的数据随时被我们所用,DBMS会申请占用内存来作为数据缓冲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磁盘活动最小化,从而减少与磁盘直接进行I/O的时间。要知道,这种策略对提升SQL语句的查询性能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索引的数据在缓冲池里,那么访问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那么缓冲池如何读取数据呢?

缓冲池管理器会尽量将经常使用的数据保存起来,在数据库进行页面读操作的时候,首先会判断该页面是否在缓冲池中,如果存在就直接读取,如果不存在,就会通过内存或磁盘将页面存放到缓冲池中再进行读取。

缓存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和作用如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执行SQL语句的时候更新了缓存池中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会马上同步到磁盘上吗?

实际上,当我们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修改的时候,首先会修改缓冲池中页里面的记录信息,然后数据库会以一定的频率刷新到磁盘上。注意并不是每次发生更新操作,都会立刻进行磁盘回写。缓冲池会采用一种叫做checkpoint的机制将数据回写到磁盘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升了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比如,当缓冲池不够用时,需要释放掉一些不常用的页,就可以采用强行采用checkpoint的方式,将不常用的脏页回写到磁盘上,然后再从缓冲池中将这些页释放掉。这里脏页(dirty page)指的是缓冲池中被修改过的页,与磁盘上的数据页不一致。

查看缓冲池的大小

了解完缓冲池的工作原理后,你可能想问,我们如何判断缓冲池的大小?

如果你使用的是MySQL MyISAM存储引擎,它只缓存索引,不缓存数据,对应的键缓存参数为key_buffer_size,你可以用它进行查看。

如果你使用的是InnoDB存储引擎,可以通过查看innodb_buffer_pool_size变量来查看缓冲池的大小,命令如下:

1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你能看到此时InnoDB的缓冲池大小只有8388608/1024/1024=8MB,我们可以修改缓冲池大小为128MB,方法如下:

然后再来看下修改后的缓冲池大小,此时已成功修改成了128MB: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我们可以同时开启多个缓冲池,这里我们看下如何查看缓冲池的个数,使用命令:

1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你能看到当前只有一个缓冲池。实际上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默认情况下为8,为什么只显示只有一个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想要开启多个缓冲池,你首先需要将innodb_buffer_pool_size参数设置为大于等于1GB,这时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才会大于1。你可以在MySQL的配置文件中对innodb_buffer_pool_size进行设置,大于等于1GB,然后再针对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参数进行修改。

数据页加载的三种方式

我们刚才已经对缓冲池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果缓冲池中没有该页数据,那么缓冲池有以下三种读取数据的方式,每种方式的读取效率都是不同的:

1,内存读取

如果该数据存在于内存中,基本上执行时间在1ms左右,效率还是很高的。

2,随机读取

如果数据没有在内存中,就需要在磁盘上对该页进行查找,整体时间预估在10ms左右,这10ms中有6ms是磁盘的实际繁忙时间(包括了寻道和半圈旋转时间),有3ms是对可能发生的排队时间的估计值,另外还有1ms的传输时间,将页从磁盘服务器缓冲区传输到数据库缓冲区中。这10ms看起来很快,但实际上对于数据库来说消耗的时间已经非常长了,因为这还只是一个页的读取时间。

3,顺序读取

顺序读取其实是一种批量读取的方式,因为我们请求的数据在磁盘上往往都是相邻存储的,顺序读取可以帮我们批量读取页面,这样的话,一次性加载到缓冲池中就不需要再对其他页面单独进行磁盘I/O操作了。如果一个磁盘的吞吐量是40MB/S,那么对于一个16KB大小的页来说,一次可以顺序读取2560(40MB/16KB)个页,相当于一个页的读取时间为0.4ms。采用批量读取的方式,即使是从磁盘上进行读取,效率也比从内存中只单独读取一个页的效率要高。

通过last_query_cost统计SQL语句的查询成本

我们先前已经讲过,一条SQL查询语句在执行前需要确定查询计划,如果存在多种查询计划的话,MySQL会计算每个查询计划所需要的成本,从中选择成本最小的一个作为最终执行的查询计划。

如果我们想要查看某条SQL语句的查询成本,可以在执行完这条SQL语句之后,通过查看当前会话中的last_query_cost变量值来得到当前查询的成本。这个查询成本对应的是SQL语句所需要读取的页的数量。

我以product_comment表为例,如果我们想要查询comment_id=900001的记录,然后看下查询成本,我们可以直接在聚集索引上进行查找:

1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comment_id = 900001;

运行结果(1条记录,运行时间为0.042s):

然后再看下查询优化器的成本,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检索一个页即可:

1
SHOW STATUS LIKE 'last_query_cost';

如果我们想要查询comment_id在900001到9000100之间的评论记录呢?

1
SELECT comment_id, product_id, comment_text, user_id FROM product_comment WHERE comment_id BETWEEN 900001 AND 900100;

运行结果(100条记录,运行时间为0.046s):

然后再看下查询优化器的成本,这时我们大概需要进行20个页的查询。

1
SHOW STATUS LIKE 'last_query_cost';

你能看到页的数量是刚才的20倍,但是查询的效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际上这两个SQL查询的时间基本上一样,就是因为采用了顺序读取的方式将页面一次性加载到缓冲池中,然后再进行查找。虽然页数量(last_query_cost)增加了不少,但是通过缓冲池的机制,并没有增加多少查询时间。

总结

上一节我们了解到了页是数据库存储的最小单位,这一节我们了解了在数据库中是如何加载使用页的。SQL查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页加载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1,位置决定效率。如果页就在数据库缓冲池中,那么效率是最高的,否则还需要从内存或者磁盘中进行读取,当然针对单个页的读取来说,如果页存在于内存中,会比在磁盘中读取效率高很多。

2,批量决定效率。如果我们从磁盘中对单一页进行随机读,那么效率是很低的(差不多10ms),而采用顺序读取的方式,批量对页进行读取,平均一页的读取效率就会提升很多,甚至要快于单个页面在内存中的随机读取。

所以说,遇到I/O并不用担心,方法找对了,效率还是很高的。我们首先要考虑数据存放的位置,如果是经常使用的数据就要尽量放到缓冲池中,其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磁盘的吞吐能力,一次性批量读取数据,这样单个页的读取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

最后给你留两道思考题吧。你能解释下相比于单个页面的随机读,为什么顺序读取时平均一个页面的加载效率会提高吗?另外,对于今天学习的缓冲池机制和数据页加载的方式,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