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应用构建的内容,你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下IAM项目的应用是如何构建的。那么接下来,我就讲解下IAM应用的源码。
在讲解过程中,我不会去讲解具体如何Code,但会讲解一些构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Code背后的设计思路、想法。我相信这是对你更有帮助的。
IAM项目有很多组件,这一讲,我先来介绍下IAM项目的门面服务:iam-apiserver(管理流服务)。我会先给你介绍下iam-apiserver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再介绍下iam-apiserver的代码实现。
iam-apiserver服务介绍
iam-apiserver是一个Web服务,通过一个名为iam-apiserver的进程,对外提供RESTful API接口,完成用户、密钥、策略三种REST资源的增删改查。接下来,我从功能和使用方法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下。
iam-apiserver功能介绍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iam-apiserver提供的RESTful API接口,来看下iam-apiserver具体提供的功能。iam-apiserver提供的RESTful API接口可以分为四类,具体如下:
认证相关接口
用户相关接口
密钥相关接口
策略相关接口
iam-apiserver使用方法介绍
上面我介绍了iam-apiserver的功能,接下来就介绍下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客户端来访问iam-apiserver,例如前端、API调用、SDK、iamctl等。这些客户端最终都会执行HTTP请求,调用iam-apiserver提供的RESTful API接口。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有一个顺手的REST API客户端工具来执行HTTP请求,完成开发测试。
因为不同的开发者执行HTTP请求的方式、习惯不同,为了方便讲解,这里我统一通过cURL工具来执行HTTP请求。接下来先介绍下cURL工具。
标准的Linux发行版都安装了cURL工具。cURL可以很方便地完成RESTful API的调用场景,比如设置Header、指定HTTP请求方法、指定HTTP消息体、指定权限认证信息等。通过-v
选项,也能输出REST请求的所有返回信息。cURL功能很强大,有很多参数,这里列出cURL工具常用的参数:1
2
3
4
5
6-X/--request [GET|POST|PUT|DELETE|…] 指定请求的 HTTP 方法
-H/--header 指定请求的 HTTP Header
-d/--data 指定请求的 HTTP 消息体(Body)
-v/--verbose 输出详细的返回信息
-u/--user 指定账号、密码
-b/--cookie 读取 cookie
接下来,我用对secret资源的CURD操作,来给你演示下如何使用iam-apiserver的功能。你需要执行6步操作。
1,登录iam-apiserver,获取token。
2,创建一个名为secret0的secret。
3,获取secret0的详细信息。
4,更新secret0的描述。
5,获取secret列表。
6,删除secret0。
具体操作如下:
1,登录iam-apiserver,获取token:
1 | curl -s -X POST -H "Authorization: Basic `echo -n 'admin:Admin@2021'|base64`" http://127.0.0.1:8080/login | jq -r .token |
这里,为了便于使用,我们将token设置为环境变量:1
TOKEN=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hdWQiOiJpYW0uYXBpLm1hcm1vdGVkdS5jb20iLCJleHAiOjE2MzUwNTk4NDIsImlkZW50aXR5IjoiYWRtaW4iLCJpc3MiOiJpYW0tYXBpc2VydmVyIiwib3JpZ19pYXQiOjE2MjcyODM4NDIsInN1YiI6ImFkbWluIn0.gTS0n-7njLtpCJ7mvSnct2p3TxNTUQaduNXxqqLwGfI
2,创建一个名为secret0的secret:
1 | curl -v -X POST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d '{"metadata":{"name":"secret0"},"expires":0,"description":"admin secret"}' http://iam.api.marmotedu.com:8080/v1/secrets |
可以看到,请求返回头中返回了X-Request-Id Header,X-Request-Id唯一标识这次请求。如果这次请求失败,就可以将X-Request-Id提供给运维或者开发,通过X-Request-Id定位出失败的请求,进行排障。另外X-Request-Id在微服务场景中,也可以透传给其他服务,从而实现请求调用链。
3,获取secret0的详细信息:
1 | curl -X GET -H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http://iam.api.marmotedu.com:8080/v1/secrets/secret0 |
4,更新secret0的描述:
1 | curl -X PUT -H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d '{"metadata":{"name":"secret"},"expires":0,"description":"admin secret(modify)"}' http://iam.api.marmotedu.com:8080/v1/secrets/secret0 |
5,获取secret列表:
1 | curl -X GET -H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http://iam.api.marmotedu.com:8080/v1/secrets |
6,删除secret0:
1 | curl -X DELETE -H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http://iam.api.marmotedu.com:8080/v1/secrets/secret0 |
上面,我给你演示了密钥的使用方法。用户和策略资源类型的使用方法跟密钥类似。详细的使用方法你可以参考test.sh脚本,该脚本是用来测试IAM应用的,里面包含了各个接口的请求方法。
这里,我还想顺便介绍下如何测试IAM应用中的各个部分。确保iam-apiserver、iam-authz-server、iam-pump等服务正常运行后,进入到IAM项目的根目录,执行以下命令:1
2
3
4
5
6
7
8
9
10
11./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test # 测试整个IAM应用是否正常运行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login # 测试登陆接口是否可以正常访问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user # 测试用户接口是否可以正常访问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secret # 测试密钥接口是否可以正常访问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policy # 测试策略接口是否可以正常访问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apiserver # 测试iam-apiserver服务是否正常运行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authz # 测试authz接口是否可以正常访问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authzserver # 测试iam-authz-server服务是否正常运行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pump # 测试iam-pump是否正常运行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iamctl # 测试iamctl工具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man # 测试man文件是否正确安装
所以,每次发布完iam-apiserver后,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来完成iam-apiserver的冒烟测试:1
2
3export IAM_APISERVER_HOST=127.0.0.1 # iam-apiserver部署服务器的IP地址
export IAM_APISERVER_INSECURE_BIND_PORT=8080 # iam-apiserver HTTP服务的监听端口
./scripts/install/test.sh iam::test::apiserver
iam-apiserver代码实现
上面,我介绍了iam-apiserver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这里我们再来看下iam-apiserver具体的代码实现。我会从配置处理、启动流程、请求处理流程、代码架构4个方面来讲解。
iam-apiserver配置处理
iam-apiserver服务的main函数位于apiserver.go文件中,你可以跟读代码,了解iam-apiserver的代码实现。这里,我来介绍下iam-apiserver服务的一些设计思想。
首先,来看下iam-apiserver中的3种配置:Options配置、应用配置和HTTP/GRPC服务配置。
- Options配置:用来构建命令行参数,它的值来自于命令行选项或者配置文件(也可能是二者Merge后的配置)。Options可以用来构建应用框架,Options配置也是应用配置的输入。
- 应用配置:iam-apiserver组件中需要的一切配置。有很多地方需要配置,例如,启动HTTP/GRPC需要配置监听地址和端口,初始化数据库需要配置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 HTTP/GRPC服务配置:启动HTTP服务或者GRPC服务需要的配置。
这三种配置的关系如下图:
Options配置接管命令行选项,应用配置接管整个应用的配置,HTTP/GRPC服务配置接管跟HTTP/GRPC服务相关的配置。这3种配置独立开来,可以解耦命令行选项、应用和应用内的服务,使得这3个部分可以独立扩展,又不相互影响。
iam-apiserver根据Options配置来构建命令行参数和应用配置。
我们通过github.com/marmotedu/iam/pkg/app
包的buildCommand方法来构建命令行参数。这里的核心是,通过NewApp函数构建Application实例时,传入的Options实现了Flags()(fsscliflag.NamedFlagSets)
方法,通过buildCommand方法中的以下代码,将option的Flag添加到cobra实例的FlagSet中:1
2
3
4
5
6
7
8
9if a.options != nil {
namedFlagSets = a.options.Flags()
fs := cmd.Flags()
for _, f := range namedFlagSets.FlagSets {
fs.AddFlagSet(f)
}
...
}
通过CreateConfigFromOptions函数来构建应用配置:1
2
3
4cfg, err := config.CreateConfigFromOptions(opts)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根据应用配置来构建HTTP/GRPC服务配置。例如,以下代码根据应用配置,构建了HTTP服务器的Address参数:1
2
3
4
5
6
7func (s *InsecureServingOptions) ApplyTo(c *server.Config) error {
c.InsecureServing = &server.InsecureServingInfo{
Address: net.JoinHostPort(s.BindAddress, strconv.Itoa(s.BindPort)),
}
return nil
}
其中,c *server.Config
是HTTP服务器的配置,s *InsecureServingOptions
是应用配置。
iam-apiserver启动流程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下iam-apiserver的启动流程设计。启动流程如下图所示:
首先,通过opts := options.NewOptions()
创建带有默认值的Options类型变量opts。opts变量作为github.com/marmotedu/iam/pkg/app
包的NewApp函数的输入参数,最终在App框架中,被来自于命令行参数或配置文件的配置(也可能是二者Merge后的配置)所填充,opts变量中各个字段的值会用来创建应用配置。
接着,会注册run函数到App框架中。run函数是iam-apiserver的启动函数,里面封装了我们自定义的启动逻辑。run函数中,首先会初始化日志包,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后面的代码中随时记录日志了。
然后,会创建应用配置。应用配置和Options配置其实是完全独立的,二者可能完全不同,但在iam-apiserver中,二者配置项是相同的。
之后,根据应用配置,创建HTTP/GRPC服务器所使用的配置。在创建配置后,会先分别进行配置补全,再使用补全后的配置创建Web服务实例,例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genericServer, err := genericConfig.Complete().New()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extraServer, err := extraConfig.complete().New()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
func (c *ExtraConfig) complete() *completedExtraConfig {
if c.Addr == "" {
c.Addr = "127.0.0.1:8081"
}
return &completedExtraConfig{c}
}
上面的代码中,首先调用Complete/complete函数补全配置,再基于补全后的配置,New一个HTTP/GRPC服务实例。
这里有个设计技巧:complete函数返回的是一个*completedExtraConfig
类型的实例,在创建GRPC实例时,是调用completedExtraConfig结构体提供的New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确保我们创建的GRPC实例一定是基于complete之后的配置(completed)。
在实际的Go项目开发中,我们需要提供一种机制来处理或补全配置,这在Go项目开发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步骤。
最后,调用PrepareRun方法,进行HTTP/GRPC服务器启动前的准备。在准备函数中,我们可以做各种初始化操作,例如初始化数据库,安装业务相关的Gin中间件、RESTful API路由等。
完成HTTP/GRPC服务器启动前的准备之后,调用Run方法启动HTTP/GRPC服务。在Run方法中,分别启动了GRPC和HTTP服务。
可以看到,整个iam-apiserver的软件框架是比较清晰的。
服务启动后,就可以处理请求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iam-apiserver的RESTAPI请求处理流程。
iam-apiserver的RESTAPI请求处理流程
iam-apiserver的请求处理流程也是清晰、规范的,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结合上面这张图,我们来看下iam-apiserver的RESTAPI请求处理流程,来帮你更好地理解iam-apiserver是如何处理HTTP请求的。
首先,我们通过API调用(<HTTP Method> + <HTTP Request Path>
)请求iam-apiserver提供的RESTful API接口。
接着,GinWeb框架接收到HTTP请求之后,会通过认证中间件完成请求的认证,iam-apiserver提供了Basic认证和Bearer认证两种认证方式。
认证通过后,请求会被我们加载的一系列中间件所处理,例如跨域、RequestID、Dump等中间件。
最后,根据<HTTP Method> + <HTTP Request Path>
进行路由匹配。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请求的RESTful API是POST + /v1/secrets
,Gin Web框架会根据HTTP Method和HTTP Request Path,查找注册的Controllers,最终匹配到secretController.CreateController。在CreateController中,我们会依次执行请求参数解析、请求参数校验、调用业务层的方法创建Secret、处理业务层的返回结果,最后返回最终的HTTP请求结果。
iam-apiserver代码架构
iam-apiserver代码设计遵循简洁架构设计,一个简洁架构具有以下5个特性:
- 独立于框架:该架构不会依赖于某些功能强大的软件库存在。这可以让你使用这样的框架作为工具,而不是让你的系统陷入到框架的约束中。
- 可测试性:业务规则可以在没有UI、数据库、Web服务或其他外部元素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通过Mock来解耦这些依赖。
- 独立于UI:在无需改变系统其他部分的情况下,UI可以轻松地改变。例如,在没有改变业务规则的情况下,WebUI可以替换为控制台UI。
- 独立于数据库:你可以用Mongo、Oracle、Etcd或者其他数据库来替换MariaDB,你的业务规则不要绑定到数据库。
- 独立于外部媒介:实际上,你的业务规则可以简单到根本不去了解外部世界。
所以,基于这些约束,每一层都必须是独立的和可测试的。iam-apiserver代码架构分为4层:模型层(Models)、控制层(Controller)、业务层(Service)、仓库层(Repository)。从控制层、业务层到仓库层,从左到右层级依次加深。模型层独立于其他层,可供其他层引用。如下图所示:
层与层之间导入包时,都有严格的导入关系,这可以防止包的循环导入问题。导入关系如下:
- 模型层的包可以被仓库层、业务层和控制层导入;
- 控制层能够导入业务层和仓库层的包。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控制层要避免导入仓库层的包,控制层需要完成的业务功能都通过业务层来完成。这样可以使代码逻辑更加清晰、规范。
- 业务层能够导入仓库层的包。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看下每一层所完成的功能,以及其中的一些注意点。
1,模型层(Models)
模型层在有些软件架构中也叫做实体层(Entities),模型会在每一层中使用,在这一层中存储对象的结构和它的方法。IAM项目模型层中的模型存放在github.com/marmotedu/api/apiserver/v1
目录下,定义了User、UserList、Secret、SecretList、Policy、PolicyList、AuthzPolicy模型及其方法。例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type Secret struct {
// May add TypeMeta in the future.
// metav1.TypeMeta `json:",inline"`
// Standard object's metadata.
metav1.ObjectMeta ` json:"metadata,omitempty"`
Username string `json:"username" gorm:"column:username" validate:"omitempty"`
SecretID string `json:"secretID" gorm:"column:secretID" validate:"omitempty"`
SecretKey string `json:"secretKey" gorm:"column:secretKey" validate:"omitempty"`
// Required: true
Expires int64 `json:"expires" gorm:"column:expires" validate:"omitempty"`
Description string `json:"description" gorm:"column:description" validate:"description"`
}
之所以将模型层的模型存放在github.com/marmotedu/api
项目中,而不是github.com/marmotedu/iam
项目中,是为了让这些模型能够被其他项目使用。例如,iam的模型可以被github.com/marmotedu/shippy
应用导入。同样,shippy应用的模型也可以被iam项目导入,导入关系如下图所示:
上面的依赖关系都是单向的,依赖关系清晰,不存在循环依赖的情况。
要增加shippy的模型定义,只需要在api目录下创建新的目录即可。例如,shippy应用中有一个vessel服务,其模型所在的包可以为github.com/marmotedu/api/vessel
。
另外,这里的模型既可以作为数据库模型,又可以作为API接口的请求模型(入参、出参)。如果我们能够确保创建资源时的属性、资源保存在数据库中的属性、返回资源的属性三者一致,就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型。通过使用同一个模型,可以使我们的代码更加简洁、易维护,并能提高开发效率。如果这三个属性有差异,你可以另外新建模型来适配。
2,仓库层(Repository)
仓库层用来跟数据库/第三方服务进行CURD交互,作为应用程序的数据引擎进行应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这里需要注意,仓库层仅对数据库/第三方服务执行CRUD操作,不封装任何业务逻辑。
仓库层也负责选择应用中将要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库,可以是MySQL、MongoDB、MariaDB、Etcd等。无论使用哪种数据库,都要在这层决定。仓库层依赖于连接数据库或其他第三方服务(如果存在的话)。
这一层也会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将从数据库/微服务中获取的数据转换为控制层、业务层能识别的数据结构,将控制层、业务层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数据库或微服务能识别的数据格式。
iam-apiserver的仓库层位于internal/apiserver/store/mysql
目录下,里面的方法用来跟MariaDB进行交互,完成CURD操作,例如,从数据库中获取密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func (s *secrets) Get(ctx context.Context, username, name string, opts metav1.GetOptions) (*v1.Secret, error) {
secret := &v1.Secret{}
err := s.db.Where("username = ? and name= ?", username, name).First(&secret).Error
if err != nil {
if errors.Is(err, gorm.ErrRecordNotFound) {
return nil, errors.WithCode(code.ErrSecretNotFound, err.Error())
}
return nil, errors.WithCode(code.ErrDatabase, err.Error())
}
return secret, nil
}
3,业务层(Service)
业务层主要用来完成业务逻辑处理,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业务逻辑处理代码放在业务层。业务层会处理来自控制层的请求,并根据需要请求仓库层完成数据的CURD操作。业务层功能如下图所示:
iam-apiserver的业务层位于internal/apiserver/service
目录下。下面是iam-apiserver业务层中,用来创建密钥的函数:1
2
3
4
5
6
7func (s *secretService)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secret *v1.Secret, opts metav1.CreateOptions) error {
if err := s.store.Secrets().Create(ctx, secret, opts); err != nil {
return errors.WithCode(code.ErrDatabase, err.Error())
}
return nil
}
可以看到,业务层最终请求仓库层的s.store
的Create方法,将密钥信息保存在MariaDB数据库中。
4,控制层(Controller)
控制层接收HTTP请求,并进行参数解析、参数校验、逻辑分发处理、请求返回这些操作。控制层会将逻辑分发给业务层,业务层处理后返回,返回数据在控制层中被整合再加工,最终返回给请求方。控制层相当于实现了业务路由的功能。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有个建议,不要在控制层写复杂的代码,如果需要,请将这些代码分发到业务层或其他包中。
iam-apiserver的控制层位于internal/apiserver/controller
目录下。下面是iam-apiserver控制层中创建密钥的代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func (s *SecretHandler) Create(c *gin.Context) {
log.L(c).Info("create secret function called.")
var r v1.Secret
if err := c.ShouldBindJSON(&r); err != nil {
core.WriteResponse(c, errors.WithCode(code.ErrBind, err.Error()), nil)
return
}
if errs := r.Validate(); len(errs) != 0 {
core.WriteResponse(c, errors.WithCode(code.ErrValidation, errs.ToAggregate().Error()), nil)
return
}
username := c.GetString(middleware.UsernameKey)
secrets, err := s.srv.Secrets().List(c, username, metav1.ListOptions{
Offset: pointer.ToInt64(0),
Limit: pointer.ToInt64(-1),
})
if err != nil {
core.WriteResponse(c, errors.WithCode(code.ErrDatabase, err.Error()), nil)
return
}
if secrets.TotalCount >= maxSecretCount {
core.WriteResponse(c, errors.WithCode(code.ErrReachMaxCount, "secret count: %d", secrets.TotalCount), nil)
return
}
// must reassign username
r.Username = username
if err := s.srv.Secrets().Create(c, &r, metav1.CreateOptions{}); err != nil {
core.WriteResponse(c, err, nil)
return
}
core.WriteResponse(c, nil, r)
}
上面的代码完成了以下操作:
1,解析HTTP请求参数。
2,进行参数验证,这里可以添加一些业务性质的参数校验,例如:secrets.TotalCount >= maxSecretCount
。
3,调用业务层s.srv
的Create方法,完成密钥的创建。
4,返回HTTP请求参数。
上面,我们介绍了iam-apiserver采用的4层结构,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每一层之间是如何通信的。
除了模型层,控制层、业务层、仓库层之间都是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的。通过接口通信,一方面可以使相同的功能支持不同的实现(也就是说具有插件化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每一层的代码变得可测试。
这里,我用创建密钥API请求的例子,来给你讲解下层与层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
首先,来看下控制层如何跟业务层进行通信。
对密钥的请求处理都是通过SecretController提供的方法来处理的,创建密钥调用的是它的Create方法:1
2
3
4
5
6
7
8
9func (s *SecretController) Create(c *gin.Context) {
...
if err := s.srv.Secrets().Create(c, &r, metav1.CreateOptions{}); err != nil {
core.WriteResponse(c, err, nil)
return
}
...
}
在Create方法中,调用了s.srv.Secrets().Create()来创建密钥,s.srv是一个接口类型,定义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type Service interface {
Users() UserSrv
Secrets() SecretSrv
Policies() PolicySrv
}
type SecretSrv interface {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secret *v1.Secret, opts metav1.CreateOptions) error
Update(ctx context.Context, secret *v1.Secret, opts metav1.UpdateOptions) error
Delete(ctx context.Context, username, secretID string, opts metav1.DeleteOptions) error
DeleteCollection(ctx context.Context, username string, secretIDs []string, opts metav1.DeleteOptions) error
Get(ctx context.Context, username, secretID string, opts metav1.GetOptions) (*v1.Secret, error)
List(ctx context.Context, username string, opts metav1.ListOptions) (*v1.SecretList, error)
}
可以看到,控制层通过业务层提供的Service接口类型,剥离了业务层的具体实现。业务层的Service接口类型提供了Secrets()方法,该方法返回了一个实现了SecretSrv接口的实例。在控制层中,通过调用该实例的Create(ctxcontext.Context,secret*v1.Secret,optsmetav1.CreateOptions)error
方法来完成密钥的创建。至于业务层是如何创建密钥的,控制层不需要知道,也就是说创建密钥可以有多种实现。
这里使用到了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方法模式。Service是工厂接口,里面包含了一系列创建具体业务层对象的工厂函数:Users()、Secrets()、Policies()。通过工厂方法模式,不仅隐藏了业务层对象的创建细节,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在Service工厂接口实现方法中添加新的业务层对象。
例如,我们想新增一个Template业务层对象,用来在iam-apiserver中预置一些策略模板,可以这么来加:1
2
3
4
5
6
7
8
9
10type Service interface {
Users() UserSrv
Secrets() SecretSrv
Policies() PolicySrv
Templates() TemplateSrv
}
func (s *service) Templates() TemplateSrv {
return newTemplates(s)
}
接下来,新建一个template.go文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type TemplateSrv interface {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template *v1.Template, opts metav1.CreateOptions) error
// Other methods
}
type templateService struct {
store store.Factory
}
var _ TemplateSrv = (*templateService)(nil)
func newTemplates(srv *service) *TemplateService {
// more create logic
return &templateService{store: srv.store}
}
func (u *templateService)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template *v1.Template, opts metav1.CreateOptions) error {
// normal code
return nil
}
可以看到,我们通过以下三步新增了一个业务层对象:
1,在Service接口定义中,新增了一个入口:Templates()TemplateSrv。
2,在service.go文件中,新增了一个函数:Templates()。
3,新建了template.go文件,在template.go中定义了templateService结构体,并为它实现了TemplateSrv接口。
可以看到,我们新增的Template业务对象的代码几乎都闭环在template.go文件中。对已有的Service工厂接口的创建方法,除了新增一个工厂方法Templates()TemplateSrv外,没有其他任何入侵。这样做可以避免影响已有业务。
在实际项目开发中,你也有可能会想到下面这种错误的创建方式:1
2
3
4
5
6
7// 错误方法一
type Service interface {
UserSrv
SecretSrv
PolicySrv
TemplateSrv
}
上面的创建方式中,我们如果想创建User和Secret,那只能定义两个不同的方法:CreateUser和CreateSecret,远没有在User和Secret各自的域中提供同名的Create方法来得优雅。
IAM项目中还有其他地方也使用了工厂方法模式,例如Factory工厂接口。
再来看下业务层和仓库层是如何通信的。
业务层和仓库层也是通过接口来通信的。例如,在业务层中创建密钥的代码如下:1
2
3
4
5
6
7func (s *secretService) Create(ctx context.Context, secret *v1.Secret, opts metav1.CreateOptions) error {
if err := s.store.Secrets().Create(ctx, secret, opts); err != nil {
return errors.WithCode(code.ErrDatabase, err.Error())
}
return nil
}
Create方法中调用了s.store.Secrets().Create()方法来将密钥保存到数据库中。s.store是一个接口类型,定义如下:1
2
3
4
5
6type Factory interface {
Users() UserStore
Secrets() SecretStore
Policies() PolicyStore
Close() error
}
业务层与仓库层的通信实现,和控制层与业务层的通信实现类似,所以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这里我们知道了,控制层、业务层和仓库层之间是通过接口来通信的。通过接口通信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各层变得可测。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如何测试各层的代码。因为第38讲和第39讲会详细介绍如何测试Go代码,所以这里只介绍下测试思路。
1,模型层
因为模型层不依赖其他任何层,我们只需要测试其中定义的结构及其函数和方法即可。
2,控制层
控制层依赖于业务层,意味着该层需要业务层来支持测试。你可以通过golang/mock来mock业务层,测试用例可参考TestUserController_Create。
3,业务层
因为该层依赖于仓库层,意味着该层需要仓库层来支持测试。我们有两种方法来模拟仓库层:
- 通过golang/mock来mock仓库层。
- 自己开发一个fake仓库层。
使用golang/mock的测试用例,你可以参考Test_secretService_Create。
fake的仓库层可以参考fake,使用该fake仓库层进行测试的测试用例为Test_userService_List。
4,仓库层
仓库层依赖于数据库,如果调用了其他微服务,那还会依赖第三方服务。我们可以通过sqlmock来模拟数据库连接,通过httpmock来模拟HTTP请求。
总结
这一讲,我主要介绍了iam-apiserver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它的代码实现。iam-apiserver是一个Web服务,提供了RESTAPI来完成用户、密钥、策略三种REST资源的增删改查。我们可以通过cURL、Insomnia等工具,来完成RESTAPI请求。
iam-apiserver包含了3种配置:Options配置、应用配置、HTTP/GRPC服务配置。这三种配置分别用来构建命令行参数、应用和HTTP/GRPC服务。
iam-apiserver在启动时,会先构建应用框架,接着会设置应用选项,然后对应用进行初始化,最后创建HTTP/GRPC服务的配置和实例,最终启动HTTP/GRPC服务。
服务启动之后,就可以接收HTTP请求了。一个HTTP请求会先进行认证,接着会被注册的中间件处理,然后,会根据(HTTPMethod,HTTPRequestPath)匹配到处理函数。在处理函数中,会解析请求参数、校验参数、调用业务逻辑处理函数,最终返回请求结果。
iam-apiserver采用了简洁架构,整个应用分为4层:模型层、控制层、业务层和仓库层。模型层存储对象的结构和它的方法;仓库层用来跟数据库/第三方服务进行CURD交互;业务层主要用来完成业务逻辑处理;控制层接收HTTP请求,并进行参数解析、参数校验、逻辑分发处理、请求返回操作。控制层、业务层、仓库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通过接口通信可以使相同的功能支持不同的实现,并使每一层的代码变得可测试。
课后练习
1,iam-apiserver和iam-authz-server都提供了RESTAPI服务,阅读它们的源码,看看iam-apiserver和iam-authz-server是如何共享RESTAPI相关代码的。
2,思考一下,iam-apiserver的服务构建方式,能够再次抽象成一个模板(Go包)吗?如果能,该如何抽象?